close

烈嶼田野植物系列-10  苦蘵 

苦蘵_03.jpg 

學名:Physalis angulata L.

科名:茄科(Solanaceae

別名:博仔草、燈籠草、炮仔草、燈籠酸醬。

苦蘵_06.jpg 

    苦蘵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莖直立,被短疏毛,分枝多,植株高約3070公分;葉互生,卵形,長35公分,有不規則的鋸齒,兩面皆有毛;花單生腋出,花梗細長,花色為黃白色,向下開放,萼鐘形,具5裂片,花冠輪形,雄蕊5枚,子房2室;漿果球形,包覆在膨大的宿萼中。

 

苦蘵_02.jpg

苦蘵_05.jpg 

    還沒開花結實之前的苦蘵與龍葵的外形有幾分相似,但等到各自結果後,兩者間的差別就算對植物一竅不通的人也能一眼看出,苦蘵那膨大的宿萼包覆住果實,真的像極了一盞盞的燈籠,打開宿萼,果實有綠色的外皮,個頭也比龍葵的果實大,真正成熟的苦蘵種子有黃綠色的外皮,而龍葵的果實卻是紫黑色的,兩者間有很大的差異。

 

苦蘵_09.jpg 

     小時候常與玩伴收集苦蘵的果實,放在手掌心擊破,比賽看誰發出的聲音最大,雖然好玩,卻也因噴濺了一身的汁液而惹來一頓罵,「博仔草」的名稱,即由此而來。 

    苦蘵的植株高度雖比不上龍葵,但它的型態卻顯得較四平八穩,再配上一盞盞的燈籠,有如古代富貴人家的大宅院一樣。

 苦蘵_04.jpg

 

    苦蘵亦可當野蔬,嫩芽葉以鹽水浸過,再行炒食或煮食,鹽水可消除它的苦味。而當宿萼變黃變乾後,表示果實成熟了,成熟的果實洗淨可直接生食,酸酸甜甜的,頗合多數人的脾胃。

苦蘵_07.jpg

    苦蘵全株皆可入藥,具有清熱、利尿、行血、解毒之效,由於殺草劑的濫用,使得苦蘵在野外的數量愈來愈少(烈嶼地區目前僅在中墩發現一族群),如果有機會收集到種子,可將它們播於盆中,待長成,就有了一樹的大燈籠,幻想一下大戶人家的生活吧!

 

資料來源:台南縣本土教學資源網

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4&bdsn=5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烈嶼人 的頭像
    烈嶼人

    驚豔烈嶼

    烈嶼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