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鄉蚊子系列5  蚊子購物--上林將軍廟前攤販區

上林。攤販區_07.jpg 

已無人設攤也無人光顧的攤販區


上林。攤販區_15.jpg 

2003年時攤販區的盛況

民國82年開放「小三通」之後,小額貿易頻繁,海灘忽然熱絡起來,廟前更有許多販售經由小額貿易而來的大陸物品,及地方著名特產,成為一觀光景點,讓傳統農村有了商機,非常熱鬧。



拓展烈嶼觀光景點帶動繁榮發展!   

金門日報        2007.03.21.

        根據本報駐烈嶼記者洪志慶專題報導:最近,鄉長林金量向中央爭取新台幣六百多萬元經費,美化上林村「李府將軍廟」週遭環境,並結合軍方遺留下來的碉堡工事,闢建成一處具休閒又有軍事特色的海濱公園,遊客隔海眺望,大陸壯麗河山近在咫尺,為烈嶼增添一處觀光景點! 

        烈嶼的「李府將軍廟」,位於上林村郊下林蚵港內,主要供奉李府將軍,肇建於明朝中葉,歷史淵源久遠;由於與大陸僅一水之隔,天氣晴朗時,佇立廟前用肉眼即可清晰看到對岸的建築物;而且,更因地勢險要,兩岸軍事對峙期間,國軍在蚵港內構建坑道與碉堡等防禦工事,除駐守重兵,海域也佈滿地雷,成為銅牆鐵壁的軍事要塞「禁區」,不但敵人無法輕越雷池一步,民眾也不能隨便靠近,平時僅上林村的善男信女,可獲准進入營區到廟裡拜拜。

        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逐步和緩,駐軍大量撤離,「李府將軍廟」獲軍方解除「禁區」管制,各地善信香客摩肩接踵,廟前廣場也成為「小額貿易」貨品與地方名產的販售地,吸引觀光客駐足,熱鬧非凡!如今,鄉長林金量再爭取經費,不僅完整保留軍方構建的碉堡和坑道,並增建亭臺和拱橋,週遭環境植栽綠美化,規劃成一處具休閒、且又有戰役史蹟特色的公園景點,為烈嶼推展觀光加分!  

        一般而言,金門自結束軍管開放觀光之後,旅行社招攬三天二夜的「戰地風情」旅遊行程,普遍均會安排渡海遊烈嶼,參觀四維坑道、八達樓子、湖井頭、烈女廟等景點、與品嚐小金門特產。換言之,島外島烈嶼的風景名勝,有其與眾不同的特色,是「金門遊」行程不可或缺的一環,但由於景點動線不足、食宿設施較少,觀光客只能短暫停留,鮮少在島上過夜。因此,未來唯有積極拓展新景點、活化戰役遺跡、營造特色美食,才能吸引更多觀光客渡海遊覽,進而在島上食、宿消費,帶給烈嶼實質經濟效益,增加鄉民就業機會!

        平心而論,烈嶼是金門島外之島,總面積十四點八五平方公里,今年二月設籍人口六千七百餘人,由於各項天然資源貧乏,居民謀生不易,生活比大金門或台省同胞來得艱辛,尤其,駐軍大量撤離之後,鄉民想賺錢維持起碼的生計,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唯有靠發展觀光,吸引遊客消費,才可能有發展的生機。畢竟,同是離島的馬祖南竿島,總面積才八點四平方公里,約為烈嶼的一半強,人口五千八百餘人,卻在撤軍之後,致力發展觀光,如今,規劃參訪戰役史蹟、寺廟、文物館和瞭望大陸河山的「卡蹓觀光公車」,從原先的五部,目前已擴增到十部在營運,可見業績逐年成長,生意不錯!

        所謂「有樣看樣,沒樣自己想!」此次烈嶼鄉長林金量全力拓展觀光,冀望帶動旅遊相關事業發展,特爭取六百多萬元經費,美化上林村「李府將軍廟」週遭環境,活化軍方遺留的碉堡、坑道,成為休閒又具軍事特色的海濱公園,可供遊客眺望大陸河山,為烈嶼增添觀光景點!我們企盼,年輕有為的林鄉長,能再接再厲,繼續爭取經費拓展觀光景點、接收戰役史蹟,規劃成為別具特色的旅遊動線,吸引更多觀光客,以增加就業機會!

 


現在的上林將軍廟前攤販區

上林。攤販區_13.jpg 

攤販區是一座鋼骨鐵皮棚架,此經費由烈嶼鄉公所編列構建(92年興建,95年增建)。


上林。攤販區_01.jpg

設計有些不良,陽光射入攤位,所以外頭須另架帆布遮日。


上林。攤販區_02.jpg

內設攤位數十攤


上林。攤販區_04.jpg

空蕩蕩的攤位


上林。攤販區_05.jpg

現在內部的情況


上林。攤販區_08.jpg

不知此建築物之產權歸屬於誰?又屬何單位管理?


上林。攤販區_09.jpg

現在這個遮遮掩掩的模樣真是羞於見人

 

上林。攤販區_10.jpg

上林。攤販區_11.jpg

上林。攤販區_12.jpg

沒有了貨源,沒有了觀光客,人去樓空徒留建物供人憑弔。

期待相關單位能有對策有所作為,再次活絡將軍廟前的盛況,為百姓謀福利,才是好的建設。

 


金門“兩岸小額貿易”

2007-06-04 14:30:57         華夏經緯網

  金門開餐飲店的吳老闆,從外頭抱回兩箱椰子,“這是才剛小額貿易來的”,一箱9顆椰子,才賣200元。小額貿易,在金門,其實就是兩岸百姓私下交易的代名詞,走在街上,普洱茶、水蜜桃……,想不買到大陸貨還真難。

  對臺小額貿易是指對臺小額貿易公司依照有關規定,在指定口岸與台灣地區居民進行的貨物貿易。它是在兩岸不能正常貿易情況下的一種過渡方式,也是對兩岸貿易的一種拾遺補缺。

    金門“小額貿易”存在已久

  金門地區民眾與大陸“小額貿易”存在已久。

  來自大陸的小額貿易船隻,通常以一大一小為一組,機動舢舨是“倉庫”母船,船上堆滿琳瑯滿目的貨品,從草席、竹籃、扁擔、白米、鑼鼓、蔬菜水果、桌椅、八仙彩到水蜜桃、山東鴨梨、新疆貢梨都有。船上貨品更隨著季節轉變而翻新,如端午節前最搶手的是糯米,大、中、小不同包裝,上了岸進入金門市場,價格即可上漲一倍。要是買家對貨色不喜歡或嫌太少,只要留下通訊電話,第二、三天即可再來一趟,直到滿意為止。

    “小額貿易”“除罪化”

  2001年1月1日起,台灣當局將沿海或海上的小額貿易合法化(稱為“除罪化”),即承認其合法性,但由於兩岸政治分岐長期懸而未決,小額貿易做大仍有變數。

  台灣當局實際上無非是把早已存在的兩岸海上小額貿易和人員往來“除罪化”,採取措施加以管理,並設置許多不合理的限制。如只允許在金門、馬祖的居民和貨物與福建沿海直接往來,祖國大陸與台灣本島的人員和貨物不得從金門、馬祖中轉;原來從事兩岸小額貿易的台灣漁船除漁貨交易外,禁止經營其他貿易;原來金、馬地區居民郵寄一些少量的土特產品給台灣親戚,現在卻受到嚴格審查和限制等等。

  "小三通"開辦後,臺當局也曾經承諾要將金門規劃成兩岸小額貿易專區。但卻不見政府有任何的規劃,反而一再出現金門走私猖獗,私貨橫行的負面報導,造成金門業者忿忿不平。

    “小額貿易”繁榮金門經濟

  金門與廈門周邊行之多年的民間交往與小額貿易的“除罪化”,使金門海域成為兩岸小額貿易熱絡的密集區。目前金門與福建沿海貨物交流頻繁,當地日常食品與用品80%來自大陸。

 

上林。攤販區_16.jpg

上林。攤販區_17.jpg 

相關新聞:金門小額貿易區成景點

  隨便問金門當地百姓,那裏可以小額貿易,幾乎10個有7個會告訴你,最頻繁的小額貿易區當然還是以廢棄海防哨週邊的海邊最多了。

  一雙涼鞋,台幣150元;70顆水蜜桃才賣700元,香味、水份不輸台灣。便宜,是金門民眾與對岸漁民小額貿易頻繁的主因,吳老闆說,像吃的米,5公斤裝只要110元,台灣則要180元,蔬菜更不用說,便宜的讓你都不想自己辛苦栽種,寧可買大陸貨。

  大金門的上林將軍哨及小金門的烈女廟,由於就位在海岸邊,地利之便,成了旅行社必定前往的觀光采購景點,小販賣的幾乎清一色是大陸貨,有如集散地般,週休二日,兩個據點真可用人聲鼎沸來形容,觀光客買得便宜,金門民眾也樂得口袋麥克麥克。

  據統計,自小三通以來,由於呈現的一頭熱,金門當地人士笑稱,台灣和金門的錢全往中國大陸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烈嶼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