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躲防空洞的日子
金門島上遭受來自對岸的砲擊,從一九五四年的 「九三砲戰」開始,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全面停止,在這長達二十四年的砲火瀰漫之下,金門軍民是如何活過來的?常常聽見臺籍的充員戰士在埋怨當兵苦,但在那一段歲月中,可知有多少金門子弟投身軍旅?金門人已經嘗過多少砲火的滋味,為什麼偏愛當兵去接近戰爭?是金門人不怕死?還是金門子弟天生就該活在戰火邊緣呢?其實不然,如果你生活在1950、60年代的金門,如果你曾經歷過八二三砲戰那段艱苦歲月,你才可體會到金門人為何會自願當兵。
在八二三砲戰期間,每當砲擊時,常聽老人家這麼自言自語:「砲擊始終不停,受苦的還是老百姓,當兵的都躲在堅固的砲壘裡面,老百姓躲在屋子裡,經不起一發砲彈就沒命了。」的確,在八二三砲戰後的傷亡人數中,百姓的人數總是比軍人多,因為百姓的掩體和軍人的碉堡根本就沒法比。
九三砲戰發生過後,金門百姓初次嘗試到這種像鞭炮式的大砲,對大砲的名字,金門人剛開始都延用舊時「大槓」的稱呼,當時的大砲殺傷力不大,但是各村落指揮部已經指導百姓在村莊外圍挖掘了不少 「防空壕」,也利用郊外或山間一些高凸的「土壁」,挖幾個簡單的小防空洞,洞中只能容兩三人屈伏在內,躲避時必須爬著進去,坐著靠在洞壁上。當時偶而也會來一次防空演習,這大概是延續著抗日期間躲避日本飛機轟炸所作的防空設備,這種設備從躲避敵機轟炸的「防空」時代延續而來,在金門的「防砲」時代,大家都習慣性地稱呼 「防砲洞」為「防空洞」。
到了「八二三砲戰」發生之後,大砲火力加強,老式的防空洞耐不起大砲的威力,初期百姓將防空洞設在小房間裡,以屋頂作為現成的掩蔽體,再以砂包作牆疊個一公尺半高,留一個門,再以門板架在砂包上,門板上面再加些海蠔殼、砂包、破棉被、舊木箱等雜物,有些人家有現成的石板,就用石板砌成一棟石板屋,就是最堅固的防空洞了。
經過八二三砲戰後,大家已經感到現有的防砲設備不夠用了,而且由於砲戰時間長,必須有長期、堅固耐用的防空洞。這段時期所挖的防空洞,大致上都不約而同的採用一種模式,利用一塊空地,由住在空地四周的鄰居,四五戶人家合挖一座防空洞。先挖一條大約七八十公分寬的溝,挖到五公尺深,溝的兩端各有階梯可以走下溝底,然後在溝底的兩端同向各挖一個只能讓人蹲著進出的隧道,進入地底再轉彎相通,裡面比較寬,可以鋪席子坐,也可以躺著睡。再從隧道某點鑿一條通道,通到另一個地點,在這地點挖一口天井,這口天井比洞底深約三至四公尺,向上可作為空氣窗,往下也可以收集防空洞內的積水,既可避免洞內積水潮濕,一旦遭受毒氣攻擊時,又可當做消防用水。
洞裡挖出來的土,則堆在洞頂,增強承受力量,同時也加堆一些海蠔殼,蠔殼很輕,可以「過軟」(具有緩衝力),又是現成的東西,所以大家都普遍使用。這段時期,絕大部分人家都是趕時間先把一條壕溝挖好,以後的工作就是利用躲防空洞的時間,邊躲砲彈邊施工,敵人砲擊時就在洞裡挖,既是躲砲擊又不會無聊,等到砲擊暫停時,女人家回家裡料理家務,準備晚餐,男人們則將剛才所挖的泥土運出洞外,堆積在洞頂,加強抗力。這時如果聽到 「碰」的一聲,就是另一波砲擊開始了,大家再躲進洞內,一邊躲砲彈一邊工作,就這樣,一座新防空洞完成了。
從十月二十日之後的砲擊中,由於新式帶有延期信管 「鑽砲」的強大威力,這種剛完成的防空洞已經派不上用場了,不被擊中則已,一且新式砲彈落在防空洞上,往地下鑽進洞中爆炸開來,傷亡程度非常嚴重,所以這種防空使用到不久後,在 「單打雙停」時期,就逐漸淘汰不用而很快地填埋整平了。
從八月二十三日到十月二十六日,中間扣除兩週停火,長達兩個多月的持續性長期砲擊暫時告一段落,這段時期,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補助鋼筋水泥、由軍方支援兵工施工營建,防空洞所有人則提供營建場地及施工期間兵工的茶水供應,這種防空洞的內部空間大約是二乘五公尺,外加兩個洞口及通道,洞體的地板排設銅筋後灌進水泥,並加進防水漿,四週牆壁的鋼筋水泥各約五十公分厚、洞頂的厚度約八十公分,兩個進出口開設在不同方向,而且都必須選在背向敵砲發射的方向,如果因地形關係不得已避不開的話,則只好在洞門外加築一道牆,以防敵砲或其碎片射入洞內。
這種類型的防空洞,從民國四十九年開始補助營建,一直到民國六十四年才告一段落,在後期所築的防空洞外體,往往會用水泥加上承建部隊番號及建造日期,早期營建者則沒有這項作法。
在長達二十年的 「單打雙停」日子裡,這種最堅固的防空洞一直是金門百姓的護身符,也是戰地政務時期列管的項目之一,當時的主管單位,從初期的村落指揮部,到中期的民防總隊部,再到後期的自衛總隊部,都會配合各村里公所、機關學校定期辨理「裝備檢查」,其中防空洞也是受檢的重要項目之一,洞內不可有積水,要保持乾淨,要粉刷維護,要製作牌子,標明負責人姓名、建造日期,容納人數等欄目。
后宅建於屋內的防空洞,目前房子已傾圮,但防空洞依然安在
一九九二年戰地政務解除後,這種防空洞有部分因為其他建築的需要而被打掉了,今日在金門各聚落裡,防空洞也漸漸荒廢掉。雖如此,這種防空洞仍然到處可見,畢竟它曾伴著金門同胞渡過那一段長達二十年苦難的烽火歲月。
在全民皆兵、兩岸對峙的年代,防空洞,是金門人共同的生活記憶;褪去了戰鬥的色彩後,多數成為閒置的空間。而防空洞之所以鮮少被再利用,泰半也因為「單打雙不打」、「八二三炮戰」種種不愉快的記憶累積起居民對於防空洞的陰沉印象;寧可讓它們空著,也不大願意過於接觸。
參考資料:戰地秘境 http://www.hkes.km.edu.tw/cyberfair2005/index.htm
雙口村內幾座塵封的防空洞
以上防空洞絕大部分都無法進入了
金門調查老舊防空洞準備專案予以拆除
【大紀元2008年4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十七日電)
外島金門在兩岸軍事對峙緊張年代興建的防空洞,隨著歲月摧殘大多成為危險建築,金門縣警察局函請各鄉鎮公所全面展開調查,規劃爭取專案經費予以拆除,讓老舊防空洞功成身退。
金門縣警察局說,金門在戰地政務時期由政府闢建、或是民眾自建受到金門縣政府列管有案的防空避難設施,由於年代久遠、乏人管理,形成危險建建築和髒亂的溫床,有必要加以解決。
依據「金門縣政府處理民眾申請購回防空避難設備土地及拆除防空避難設備經費支用要點」,符合相關條件的防空洞,民眾得申請拆除。
金門縣警察局表示,長期以來民眾陸續申請以公費拆除危安防空洞,但因每年編列的常態性預算有限,以致申請人往往必須依序等候多年,方能如願拆除,造成民眾很多的不便,因此,規劃採專案方式一次解決。
金門縣警察局已經行文各鄉鎮公所,協助調查轄區的危安防空避難設施,同時也提醒民眾,若有需要拆除的防空洞,請在四月底之前向各鄉鎮公所民防課提出申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