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發展方略之三進出便利易於親近的交通
2008/8/26
作者陵水上人
金門發展首先要注重什麼呢,應該是內外都有往來與溝通吧。因此,「交通」是發展的重要議題,進出便利易於親近的交通將是金門能否發展的關鍵。而金門的交通分為對內與對外兩大部分,讓我們來聊聊吧。
台北到高雄,有坐飛機、坐火車、坐高鐵、坐客運、開車等方式,公路運輸路線可選擇一高、二高、省道、西濱快速道路等,有非常多樣性的選擇。但,從台北到金門,只能「坐飛機」。從廈門到金門,也只能「坐船」。這樣看來似乎有點怪,很難想像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主事者還停留在二十世紀的思維模式走不出來,仍用「冷氣房辦公室內的觀點」在看事情,像小孩子在辦家家酒,停留在「藍、綠、紅」的氛圍迷思中,走不出戒嚴時期對海洋的恐懼,不知二十一世紀已是「地球村」的時代了。
好的交通建設,應是今天做的規劃,明天做的工程,應付後天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及使用需求」,但我們往往做不到。舉例來說,大台北地區鐵路地下化及捷運系統可說是「塞車塞到爆」之後才開始做的,請大家看一看現在的金門航空站及水頭小三通通關大樓擁擠的程度不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如果問題已經發生才來解決,甚至還不解決,還說要「評估、作計畫、作研究」,那麼便永遠原地踏步,無法進步。言歸正傳,談談金門對外交通吧。金門對外交通可分為陸、海、空三種型態。
以「對外陸運」來說,聯結大陸可蓋金嶝大橋,金嶝大橋除公路橋樑外,亦應順便規劃附掛興建軌道系統,達到節能減碳便捷的大眾運輸需求,增加的費用不多卻能達到很大的效益。另外,還有一項很重要,在金嶝大橋金門入出境基地應興建一大型轉運停車場及附屬購物中心,規劃大陸進入金門之車輛一律停在此停車場,換乘金門本地之運輸工具(最好是電動車),避免金門交通不好空氣不良又可為地區從事運輸業之鄉親增加就業機會,購物中心則可增加金門收入。聯結台灣可興建由金門經澎湖到台灣的金澎台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以「對外空運」來說,聯結大陸除北京、上海等大城,亦可開發大陸內陸重點城市航線,因海島金門對大陸內陸城市會有吸引力;聯結台灣已經存在;聯結國際有待努力。此外,除了一般飛機金門應該也要發展直升機運輸,因直升機可到達沒有一般機場的地方,直升機有運輸、觀光、救難等多種功能,相較一般飛機為點對點的交通,直升機的運輸有點對面且立體化的優勢,也是島與島之間優秀的交通工具,例如金門本島與小金門、大二膽、烏坵、澎湖、馬祖、台灣等地,或與大陸沿海島嶼及沿海省份間,都可用直升機做為往來工具。以長遠發展言,金門有必要設立自己的「金門航空公司」,擁有自己的「公共飛機」,因為光是金門與台北、台中、高雄這三條航線,就相當有利基,「金門航空公司」可成為金酒以外的另一隻金雞母,因為金門人會支持自己的航空公司。若遇運量大時,可隨時開加班機,解決一部分台金一票難求的老問題;運量有餘時,可飛國際線或其他特殊需求的包機。相較其他航空公司,「金門航空」有一項特別優勢,因為其他航空公司賺的是「空中」的錢,而金門航空可以賺「地上」的錢,將人載到金門,在金門消費,增加金門的收入,也就是說,「金門航空」的設立不只是狹義的為「金門航空」賺錢,而是幫助「金門」賺錢與發展。或許有人說不應該為了喝一杯牛乳去養一頭牛,但如果這頭牛產乳很多,可以得到很多乳產量販賣獲利以及讓人參觀這頭牛等等其他「周邊」龐大效益,那麼養這隻牛便是很划算的一件事,設立「金門航空公司」就是同樣的道理。另外一個解決台金一票難求問題的方法就是接下來要談的「對外海運」。
以「對外海運」來說,可先開闢兩條客運航線,第一條海運客運航線就是金門水頭到台北港的「金門、台北」航線,因為較有市場競爭力,台北港在台北且離中正機場不遠,是一條很有發展的海運黃金航線,並且能夠補救改善空運一票難求的問題,亦可成為前往或觀光金門的旅程中另一選擇。也許有些鄉親無法認同此一觀點,因早期金門台灣的船運只給鄉親「除了嘔吐還是嘔吐」的不好經驗,而且航行時間「很久」。但是,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現代科技使得金門、台北非常適合發展藍色公路,以金門、台北的距離,用現代的「大型高速噴射客輪」行駛,只要四個多小時就到了,而且拜現代造船科技之賜船身穩定性相當高,感覺很平穩,除非遇到颱風,否則都可行駛。早上十點從台北港出發,在船上看著美麗的海景,然後吃個飯,喝兩杯高粱調酒或咖啡,到船上附屬的KTV唱幾首歌,不知不覺下午三點就到金門了。如果船票只要飛機票的一半,再加上船型為「駛上駛下」型,可以帶著腳踏車、機車、汽車,甚至遊覽車,金門之旅將更為豐富,船運會更受到歡迎,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愛坐飛機的。第二條海運客運航線就是「台北、馬祖、金門、澎湖、台北(逆時鐘)以及台北、澎湖、金門、馬祖、台北(順時鐘)」環繞台灣海峽航線,這條環繞台灣海峽的航線可以用更大型有臥舖的高速客輪來行駛,在這航線中,除了台北還包含金、馬、澎三離島縣市,並且可以「順便」經過烏坵,除了三離島縣市及國內台灣本島旅客,亦可以吸引到包含大陸客在內的國際旅客,因為國際旅客在中正機場入境後,只要短短二十分鐘車程就可到達台北港,馬上可以進行一場海峽三離島縣市之旅,體驗三個不同風味的離島縣市。在這條航線上,其實金門可以和馬祖、澎湖共同來向中央爭取編列預算,購買船隻,興築必要的港口碼頭,這也是另類的「海上環島旅遊」,一次可環遊台澎金馬四個島,相當有賣點。
有關金門的對內交通,重點在「多元化」,因為金門對內交通除了交通功能外還要考量觀光的需求,限於篇幅,簡單說明如下:
一、金烈大橋,除了汽機車道亦應附設自行車道及人行道,以及海上遊憩、休閒、釣魚等多功能平台。
二、大、小金門間之交通船,無法載運機車之交通船應盡速替換為可載運機車之交通船,不要像現在載運機車通過大小金還要看整點半點的「時辰」,非常不方便。
三、金門本島與大、二膽間之交通船。
四、大、小金門與其他附屬小島間之「噴射快艇」。
五、大、小金門與其他附屬小島間之「水上摩托車」。
六、大、小金門與其「最近」附屬小島間之「海上獨木舟」。
七、翟山坑道與九宮坑道間之「登陸小艇」。(世界唯一的交通工具,唯一的坑道碼頭,會讓很多觀光客擠破頭想體驗)。
八、翟山坑道與九宮坑道內之「坑道獨木舟」。
九、慈湖、太湖等陸地湖泊之「湖上獨木舟」。
十、大金門與附屬小島間之「空中纜車」及小金門與附屬小島間之「空中纜車」。
十一、金門本島與其他小島間之「直升機」。
十二、金門本島之「軌道系統運輸」(這點很重要,關係到金門今後五十年的發展)。
十三、立體停車場兼購物中心的設立(要及早規畫,不要等到塞車問題嚴重找不到地蓋才來徵民地惹民怨)。
十四、設立「完整有系統的」腳踏車專用道(金門汽車成長是必然的,所以要先規劃設立好自行車專用道,不然就來不及了)以及在一般道路設立寬敞的人行道。(不知大家是否有發現,金門很多道路都沒有人行道或者人行道太窄,這樣不利於觀光,走在路上也不舒服)。
十五、拓寬市區馬路(這點可能比較難),或者在建立新市區規劃馬路時路寬要預留未來金門發展後之容量(例如以金門全境容納三十萬長居人口做考量)。
交通建設為一切建設之母,有便利的交通,金門才會容易親近,一切的觀光投資也容易進來,相信大部分的投資者不會貿然將大把銀子撒在一個不易到達的地方。例如台北捷運沿線有些車站原本荒蕪一片,有了車站就開始蓋了很多新式建築物或者開了很多有特色的店。
事實上,以上筆者所言有關金門之交通建設,除極少數為新的觀點外,大部分在很多年以來很多人都提過,只是至今皆未實現。曾經有人說金烈大橋花太多錢了不具經濟效益,我必須心平氣和的說,這樣的論點很奇怪。請問:「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區的交通建設,有哪一項是有經濟效益的?」如果有,民間財團早就搶著做了。舉金烈大橋的這個例子是想向鄉親說明,以上所提的許多交通建設早就該做了,而金門已經「停滯」好幾十年,我們不能再等了。如果說台灣本島有高速公路、高鐵、台鐵,那麼在多年以後的今天,金門台北有一條海上藍色公路(高速客輪),如此簡單又可以解決部分台金空運一票難求問題的「基礎」交通建設,是否應該加速進行呢?況且,台金之間有便捷的交通網乃是所有居住在台灣本島的人之一大福音啊,因為在假日的時候又多了一個不會塞車的美好寶地可以從事國民旅遊渡假了。因此,筆者願意引用某位大文豪的一句話來與大家共勉之:「只要開始做就不晚」。因為,唯有開始做,才可能完成。如果我們不爭取對於金門發展至為重要的基本交通建設,那麼便會永遠沒有開始,當然也不會有完成的一天。金門就會繼續站在原地,直到地老天荒。
金門要發展,在談完了交通之後,說說其他方面,雖然說金門仍有許多面向可供發展,筆者亦認為金門不能夠只靠觀光來發展,但以金門現階段條件以及目前大家關注的議題而言,觀光的確是金門發展的治標捷徑,因此就先談觀光吧,而金門的觀光應該如何發展呢,限於篇幅,讓我下回再向大家報告吧!
留言列表